2017-04-17 09:53作者:俞敏洪
提问:俞老师,你畏惧孤苦吗?孤苦真的可怕吗?孤苦对一个人的生长有没有利益?
首先,我认可我在比较年轻的时候畏惧过孤苦,可是到今天我已经不再畏惧了。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,内心世界还不那么富厚,自信需要靠外界支撑,他会畏惧孤苦。如果没有朋友或者是别的人群不接受他,内心会特别难受。
可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长,一个人的内心会越发富厚,精神生活也会变得越加富有,外在的孤苦(好比说没有朋友生活在周围)就会变得不那么可怕了。
现在我愿意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一个人独处上,我愿意一个人念书、一个人思考问题、一个人去大自然中走走。可是,我认为这和年轻时候畏惧孤苦并不矛盾。因为人的生长就是从一个喜欢热闹的社会动物,逐渐走向愿意独处的思想动物的历程。而一个人成熟的标记就是内在对自己有自信,外在愿意一个人面对自己。
其次,我们需要区分孤苦和独处。孤苦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内心深刻的情绪,而这种深刻的情绪,来自于我们畏惧被群体抛弃的原始本能。因为人整体上是社会动物,社会动物只有在群体中才会有宁静感,一旦脱离群体后就会爆发强烈的孤苦感。这种孤苦感会迫使一个人向自己的群体靠拢,当没有任何群体愿意接受自我时,孤苦感就会变得深刻无望,带来某种压抑甚至引起某种精神疾病。孤苦感实际上是我们在某种情况下还缺乏修炼的一种体现。
当一个人内心世界变得越发富厚以后,他在一个人待着的时候就不再没有宁静感了,也就意味着他自己独处的时候会变得越发惬意。在这种情况之下,他的独处实际上是一种富厚自己的历程。其实,他独处的时候很难说是他自己一个人,他可以听音乐、朗读诗歌、阅读小说、打坐静思等,或者甚至可以无所事事。总而言之,他是带着一种闲适、悠闲的感受。如果是这样,说明他已经挣脱了孤苦感。所以,独处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修炼成熟的状态。
第三,我认为孤苦对第一个人的生长是有利益的。当一个人被迫孤苦的时候(好比你在某一个阶段处于某一个情况中确实没有步伐跟其他人交往),不管是因为外在原因照旧内在原因,你就不得不回到自己内心,对自己内心世界进行整理和思考,这是一个人不绝地走向成熟的重要历程。
一经有位作家写过一个短篇小说,故事中主人公跟一个富人赌博,说如果自己可以住在一个屋子里十年不出来,那么富人就要把自己的钱都给他。然后他就自己住到了屋子里去,赌博的条件是他可以在屋子里做任何事情,但必须是一个人。所以,他就一个人在屋子里念书,先从小说读起,然后读历史、哲学、宗教书籍,厥后玩乐器,最后就什么也不做,静坐着深思默想。等快要到十年的时候,富人感受自己的财产就要拱手让人,于是想去把主人公给干掉。但当他进入屋后发明主人公已经离开了,并且留下了一张纸条说“我这十年尽管很是孤苦,可是却收获了人生最完善的修炼,谢谢你给了我这个时机,我也知道你今天晚上会来杀我,所以我就提前离开了”。
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,一个人的孤苦或者说是独处,是有利于他变得越发完善或者内心越发富厚的。所以,在某种意义上孤苦是有益的。可是,如果一个人陶醉在孤苦中,内心非�?招橛植豢弦庋�,这就很是危险了。这样下去最终结果是灵魂的丧失、精神的萎靡甚至会陷入某种疾病状态。
另外,各人都知道有这样一句话“一个人最深刻的孤苦就是在一群人中间的孤苦”,它的内在寄义是:纵然我们处在一群人中间,我们依然会感应孤苦,如果我们不可在热闹中找到灵魂上的同伴,那么就无法进行思想上的交流。所以,在不孤苦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找到志同道合、可以进行深度的灵魂和思想交流的人。我们既要学会在孤苦中生长,也要学会在人群中间热闹。
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,我们还可以阅读古今中外贤人的著作,从他们的文字中罗致富厚的思想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我们虽然人是孤苦的,但我们的灵魂不孤苦,有古今中外的仁人贤士陪伴着我们。总而言之,孤苦是一种好状态,也是一种坏状态,要害看我们是选择在孤苦中提升,照旧在孤苦中扑灭。
各地学校>>鞍山|安阳| 北京|保定|包头|重庆|成都|长沙|长春|沧州|大连|东莞|福州|佛山|广州|贵阳|哈尔滨|杭州|合肥|呼和浩特|黄石|邯郸|�?趞惠州|济南|荆州|吉林|焦作|锦州|昆明|兰州|洛阳|连云港|绵阳|南京|南昌南宁|宁波|南通|青岛|泉州|秦皇岛|上海|沈阳|深圳|石家庄|苏州|十堰|天津|太原|唐山|武汉|无锡乌鲁木齐|潍坊|温州|西安|厦门|徐州|襄阳|湘潭|新乡|西宁|宜昌|烟台|扬州|银川|盐城|郑州|镇江|株洲|珠海|中山|多伦多
总裁信箱·关于K8凯发一触即发·加入我们·联系K8凯发一触即发·执法声明·教育导航·意见反响·留言板·治理团队
经营许可证编号:京ICP备05067667 | 京ICP证060601号 |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91号 2015 K8凯发一触即发 版权所有